2018年12月22日,一年一度的环渤海供热制冷建筑节能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大型展示论坛年会在天津社会山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此次论坛年会由多家友好合作学会与中国制冷协会共同发起,环渤海金桥管理有限公司协办。本届年会汇集了研究院、设备厂家、企业科技工作者、设计院、权威专家学者及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人士,共同为供热制冷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讨论。我集团公司委派部分市场营销部成员出席此次会议。
图中4位为我集团公司市场营销部部分成员
图中左至右:尹曈、陈宏波(市场营销部经理)、胡佳(市场营销部经理)、曹星
我集团公司于图中第5列下方提名
图右1条幅
天津恒益建安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此次会议的赞助商之一,恭祝大会圆满成功。
此次年会共有千余人、数百家公司参与。本届年会以推动供热制冷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为目的,搭建了一个行业内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为新的制冷技术更好的应用到项目上,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此次会议还组织了《制冷学术分论坛·天津暖通回顾2018——现状·困惑·未来》《京津冀供热行业分论坛》《冷冻冷藏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三个专题分论坛,诠释行业发展新趋势,前瞻行业技术发展。
在下午的《制冷学术分论坛·天津暖通回顾2018——现状·困惑·未来》讨论会议上,我们认真的听取了两个报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吴德绳教授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发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李培总经理的《建筑市场新常态下专业承包企业的挑战与机遇》。针对当前的整个经济形势,如何去保障中小型专业企业尤其是单一的空调制冷行业更好的生存下去和更大的发展前景,这两个报告作了很深入的剖析和分析。同时各个企业家与行业内的专家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发言。

对此我也感触很深。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了朝向“资本化、装配化、信息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绿色化、标准化”六化发展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我们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融资投资管控资本的能力、与央企国企大企业全过程竞争的能力、与新技术接轨抗衡的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建筑行业的马太效应加剧(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为了保障中小型企业在狭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企业在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更需要我们用“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去打造精品工程、产品以及自己的企业。
吴德绳教授在报告中提到,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就把“工匠精神”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新时代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严谨、专注、坚持、专业、敬业。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吴德绳教授在报告中列举了国内外很多因“工匠精神”而成功的企业案例。
吴德绳教授在报告中也指出,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在匠人精神概念里,把它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这就是匠人精神。
我们的企业、我们建设施工的工程、我们的空调制冷产品只有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我们的企业要弘扬“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坚持“一厘米宽,一公里深”的理念;在建筑市场新常态的“迷雾”中,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建筑市场的现状,抱团取暖、深入钻研、创新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撰稿人:尹曈